close

 

每隔一段陣子,就會很想找心靈或哲學類的書來看。當處在情緒中的鬱期時會特別明顯,特別愛思索人生的意義(簡稱鑽牛角尖)。中間有幾段,忍不住大聲地念出來跟旁邊的兒子分享,還會相見恨晚地滾來滾去大喊:「媽媽乾脆也去當哲學家好了,我要發展自己的流派!」

 

跟尼采熱愛生命,擁抱困境對比的是厭世代表叔本華。那句:「人生是搖擺於欲望與厭倦之間的鐘擺。」簡直就是擊中我的心。求而不得的掙扎,得而後膩的厭倦,就像張愛玲所描述的,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一股索然無味的追求撲面而來。讓鬱期發作起來,只想癱在沙發耍廢的我覺得理直氣壯的萬物皆空,空空空空空。

 

跟我的消極厭世截然相反的是茶茶的積極樂觀,永遠一頭熱的興沖沖。有次我忍不住問他,難道你都不會有失去興趣沮喪的時候嗎?茶茶說,當然有啦,你就閉上眼睛一下下,抹把臉,再睜開,就可以有力氣去找其他有趣的事啦!人類如此不同,原來有人的鬱期可以短到只有幾分鐘的時間!

 

叔本華說:「這個世界是我們能夠想像的世界中最差的一個。」脫胎於是哲學家也同時是數學家的萊布尼茨:「這個世界是所有可能的世界中最好的一個。」我搖頭晃腦,嘖嘖稱奇,說道果然是數學家,數學之美的確令人驚嘆。茶茶在旁邊不以為然,表示他算數學的時候從來不覺得有多美。我用力地呸他一嘴,覺得此人簡直是淺薄無知,不學無術。

 

關於叔本華有個小故事。有天和朋友散步時,從天而降的鳥屎弄髒了朋友新訂作的西服,叔本華說,你看,我就說這是個最糟的世界吧!朋友不以為然地說,怎麼會?如果是頭牛,牛糞不是更糟嗎?(這位朋友很有茶茶無厘頭的風格。)尼采說,這件事充份地展現了,一個人可能因為他精神上的悲觀或身體上的病痛而影響了他對世界不同的看法。佛家也有「一水四見」的說法,魚視水為居所,人洗澡沐浴,鬼視為一灘膿血,天人覺得寶相莊嚴(這讓我更相信這個世界是虛擬的,再度蓋章)

 

尼采覺得由於我們身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經歷過其他的世界,所以不能對它做出評斷。如同森林裡的樹,沒有到過其他森林,就無從比較。這個說法還真是難以反駁,他媽的有道理呢!

 

尼采認為,對世界的看法應該要是中性的。這個說法和史懷哲不謀而合,這個非洲之父說:「樂觀者眼裡盡是綠燈,悲觀者只看得到紅燈,真正的智者則是色盲。」他也不贊成人定勝天,認為這是一種判罪論。把失敗歸罪為不夠努力並不客觀,例如現下社會上貧窮世襲的環境,很難單靠個人的力量翻轉。他也不同意宿命論,別出一幟地提出超人說,認為人就應該要擁抱生命中的苦難折磨,把它視為精神上的提升。

 

我覺得尼采所謂的超人,對精神或意志力的要求太強,非我等凡人所能企及,光是窺知一隅就覺得驚心動魄。對我而言,他就像最後的騎士唐吉訶德一樣,高貴得近乎傻氣。尼采本人生命充滿了磨難,幼年喪父,一生飽受頭痛胃痛等病痛所苦,25歲就當上大學教授,可見相當有才氣,但才10年就因病被迫退休,窮困潦倒,最後精神崩潰逝世。

 

尼采相當著名的就是對基督教的批判,對古希臘的推崇,我很喜歡看他邏輯嚴密地提出自己觀點的辯證過程。作者也分享了自己從厭世主義到馬克思主義,再到開放學派的心路歷程。我覺得要能廣博才能深,只有多見聞不同的觀點,多所論證,才能不被人左右,建立屬於自己的世界觀。

 

最後放上我很喜歡的尼采四項美德,對自己和朋友要正直、對敵人要勇敢、對失敗者要寬容,永遠彬彬有禮。還有那最經典的: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更強大。尼采真的是在歷史長河中,劃出獨屬於他的一道光啊!

arrow
arrow

    微笑弧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